土壤仪器网
土壤仪器网拥有最专业的土壤资讯、技术文章、配置清单及土壤仪器信息,致力打造中国土壤仪器优秀品牌!
品牌专区
当前位置:首页 >行业资讯>行业标准>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水稻生产技术规程

http://www.soil17.com  来源:网络 类别:行业资讯-行业标准 更新时间:2011-02-23 阅读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A级绿色食品水稻生产的一般要求、栽培技术、有害生物控治技术以及收获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全市绿色食品水稻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NY/T391-2000     绿色食品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393-2000     绿色食品 农药使用准则
GB/T8321(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394-2000     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
GB4404.1-1996    粮食种子 禾谷类
NY/T419-2006     绿色食品 大米
GB/T15791-1995   稻纹枯病测报调查规范
GB15790     稻瘟病测报调查规范
GB/T15792-1995   水稻二化螟测报调查规范
GB/T15793-1995    稻纵卷叶螟测报调查规范
GB/T15794-1995    稻飞虱测报调查规范
GB/T59-1987     水稻二化螟防治标准
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绿色食品 遵守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
3.2 AA级绿色食品 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的肥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食品添加剂和其他有害于环境和身体健康的物质,按有机生产方式生产,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3 A级绿色食品 生产地的环境质量符合NY/T391的要求,生产过程中严格按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要求,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生产资料,产品质量符合绿色食品产品标准,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3.4 A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  经专门机构认定,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并正式推荐用于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的生产资料。
3.5 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  经专门机构认定,符合A级绿色食品生产要求,并正式推荐用于A级绿色食品生产的生产资料。
3.6 生物源农药  直接利用生物活体或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或从生物体提取的物质作为防治病虫草害的农药。
3.7 矿物源农药  有效成分起源于矿物的无机化合物和石油类农药。
3.8 有机合成农药  由人工研制合成,并由有机化学工业生产的商品化的一类农药,包括中等毒和低毒类杀虫杀螨剂、杀菌剂、除草剂。
3.9 安全间隔期  最后一次施药、施肥至作物收获时允许的间隔天数。
3.10 安全排水期  稻田施肥及施用农药后不宜排水的间隔天数。
4 一般要求
4.1 产地环境  产地周围5km、主导风向20km以内无工矿企业污染源,农田土壤、灌溉用水、大气环境质量应符合NY/T391的规定;产地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旱涝保收;稻田耕作层深厚肥沃,通气性好,土壤中性偏酸,有机质含量高,具有较好的保水保肥能力。
4.2 品种选择  选用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早中熟品种(或组合)。种子质量应符合GB4404.1的规定。
4.3 肥料施用准则
4.3.1 允许使用AA级、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肥料类产品和农家肥料中的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秆肥、泥肥、饼肥以及商品肥料中的商品有机肥料、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有机复合肥、无机(矿质)肥料、叶面肥料、有机无机肥、掺合肥;在上述肥料种类不能满足生产需要的情况下,允许按4.3.2的要求使用化学肥料。
4.3.2 化肥必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机氮与无机氮之比不超过1:1;化肥也可与有机肥、复合微生物肥配合施用。最后一次追肥必须在收获前30天进行。
4.3.3 禁止使用未经国家或省级农业部门登记的化学和生物肥料;严禁使用未经发酵腐熟、未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的农家肥料和重金属含量超标的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等。
4.3.4 安全排水期7天。
4.4 农药使用准则
4.4.1 优先使用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允许使用中等毒性以下植物源农药、动物源农药和微生物源农药以及矿物源农药中的硫制剂、铜制剂;有限度地使用部分低毒和中等毒性有机合成农药。
4.4.2 禁止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农药和对稻米产生异味以及对水生生物毒性大的农药(见附录A)。
4.4.3 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含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的有机合成产品)在水稻1个生长周期内只允许使用1次,并按照GB/T8321的规定,严格控制施药量和安全间隔期,确保有机合成农药在稻米中的最终残留量符合NY/T419的最高残留限量(MRL)要求。
4.4.4 安全排水期7天。
4.5 有害生物控制原则  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从稻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出发,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等措施,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和危害。
5 栽培技术
5.1 育秧
采用旱育秧方式。旱育秧秧田与大田配比按1:10—12比例备足苗床。
5.1.1 秧床培肥  选肥沃、水源便利、耕层质地为壤土的菜园地作旱育秧床,播前20天翻耕,每m2施腐熟厩肥5千克。播种前2—3天精细整地,按1.3m宽开沟作厢,并用30%恶霉灵水剂按每m2 3—6毫升进行苗床消毒。
5.1.2 播种时间  根据气候情况、品种特性和作物茬口,播种期为3月中下旬—4月上旬,秧龄35—40天为宜。
5.1.3 种子处理  播种前进行种子消毒处理,可以先用强氯精处理,再用清水浸种,使种子吸足水分。
5.1.4 播种方法与播量  将浸好的种子滤干水后用“旱育保姆”进行包衣。播前苗床应浇透水,按每m2播种量100—120克稻谷匀播,播后及时塌谷,覆盖细土,厚度1—1.5cm,不能露籽,然后盖双膜(平膜、拱膜)保温。
5.1.5 秧苗管理  播种现青时苗床密闭,保温保湿。1叶1心时,抽出平铺农膜,施好断奶肥,667m2施尿素3千克,苗床育苗期,晴天要防止高温烧苗。移栽前7天施好送嫁肥,667m2用尿素4千克。并搞好炼苗。移栽前1天,苗床洒一次透水,次日用铁铲取苗或 用手扯,不抖土,不扎把。
5.2 大田耕整  前茬收获后,应及时灌水耕整,达到田平、草净。
5.3 移栽  5月上旬至中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5天~40天,一般不超过45天。移栽时,采用每蔸双粒谷种带蘖移栽,并按东西行向、宽行窄株进行栽插。海拔800米以下上等肥力田块株行距16.7cm×30.7cm(5寸×9寸),中等及以下肥力田块株行距16.7cm×26.7cm(5寸×8寸),每667m2插1.3万蔸~1.5万蔸,基本苗(茎、蘖苗)8万苗左右,海拔800米以上的地区,上等肥力田块株行距16.7cm×26.7cm(5寸×8寸),中等肥力田块,株行距13.3cm×26.7cm(4寸×8寸),每667m2插1.5—1.8万蔸,基本苗10万苗左右。
5.4 施肥
5.4.1 吸肥特点  杂交水稻每形成100kg籽粒,氮(N)、磷(P2O5)、钾(K2O)养分吸收量分别为2.0kg、0.9kg、3.0kg,其中N与P2O5吸收量与常规稻基本一致,而K2O吸收量较常规稻高出0.9kg。
5.4.2 施肥原则  实行测土配方施肥,达到平衡施肥,大田施肥总量严格控制在纯氮(N)10kg~12kg、磷(P2O5)6kg~7kg、钾(K2O)12kg~15kg,做到增施有机肥,重施底肥,早施攻苗肥,巧施促花保花肥,叶面补施壮籽肥。
5.4.3  施肥方法
5.4.3.1 底肥 大田耕整前,一般中等肥力田块每667m2施腐熟农家肥1000kg~2000kg、45%高效复合肥30kg、大粒锌200g作底肥,通过耕整,达到全层深施。
5.4.3.2 分蘖肥  插秧后5天~7天,每667m2追施尿素7.5kg~9kg、氯化钾8kg~10kg。
5.4.3.3穗肥 晒田复水后,每667m2追施氯化钾5kg~8kg,并对群体偏小或叶色偏黄的田块,在幼穗分化1期~2期施尿素0.5kg~1kg,在孕穗期(幼穗分化6期)再施尿素3kg~4kg;对生长正常的田块在孕穗期施尿素2kg~2.5kg。
5.4.3.4 粒肥  在水稻抽穗10%时,每667m2用磷酸二氢钾100g加尿素0.5kg兑水50kg进行叶面喷雾,5天~7天后再喷施1次。
5.5 水分管理  秧苗移栽后灌4cm~5cm水层护苗返青,分蘖期采取浅灌勤灌,田间保留水层2~3cm。当茎蘖数每667m2达到16万苗(茎蘖苗达到预期穗数的80%~90%)时放水晒田,将最高苗控制在25万苗以内。一般植株叶色浓、长势旺、泥脚深、田冷浸、肥力水平较高的田块重晒,反之则轻晒或露田。重晒一般是以田边开大裂,中间开“鸡脚裂”,人立不陷脚为标准,轻晒则指田边开小裂,田中稍硬皮,人立有脚印为度。但无论重晒或轻晒,都要达到“新根露白、老根深扎、叶片挺直、叶色退淡”的要求。为适时适度晒田,提高晒田质量,晒田前应开好围沟和“井”字形厢沟。晒田复水后,孕穗及扬花期浅水灌溉和湿润交替进行。灌浆成熟期间隙灌溉,干干湿湿,以湿为主。收获前5天~7天断水为宜。
6 有害生物控治技术
6.1 农业防治
6.1.1 培育无病虫多蘖壮秧,增强植株的抗逆性。
6.1.2 采取东西向、宽行窄株栽培,适时晒田,增加田间通风透光率,控制病害的发生与蔓延。
6.1.3 控氮增钾,提高植株的抗(耐)病虫能力。
6.1.4 打涝浪渣(菌核),减少纹枯病的初侵染源。
6.1.5 水稻收割时留低茬,降低次年螟虫基数。
6.2 生物防治
6.2.1 采取稻鸭共育模式,每667m2稻田放鸭15只~20只,耘田、除草、消虫。
6.2.2 保护和利用田间有益动物—蛙类治虫。
6.2.3 停止或减少三唑磷农药的使用,选择对天敌杀伤力小的中、低毒化学农药,避开自然天敌对农药的敏感时期,创造适宜自然天敌繁殖的环境等措施,保护天敌,控制田间害虫。
6.3 物理防治 每6.7hm2稻田安装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一盏,诱杀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害虫。
6.4 药剂防治
6.4.1  主要病害的防治
6.4.1.1 稻纹枯病 依据GB/T15791的规定,在水稻分蘖至孕穗期、抽穗期,当分蘖期蔸发病率在15%~20%、孕穗期30%以上时,每667m2选用20%井岗霉素粉剂40g~60g或24%噻呋酰胺(满穗)悬浮剂15mL~22.5mL、10%己唑醇乳油40mL~50mL、25%丙环唑(敌力脱)乳油30mL~60mL兑水30kg~45kg对准稻株中下部喷雾,7天~10天1次,连续2次~3次。
6.4.1.2 稻曲病 在中稻抽穗前7天左右(水稻初见大苞)每667m2选用30%苯甲•丙环唑乳油15mL或43%戊唑醇(好力克)悬浮剂12mL兑水30kg对穗部进行喷雾,始穗期如遇阴雨天应抢晴再防治1次。
6.4.1.3 稻瘟病 根据GB/T15790的规定,叶稻瘟病的中心病团出现时、穗瘟有10%的穗子破口时每667m2用三环唑20克—25克或13%春•三环100克喷雾防治。
6.4.2  主要虫害的防治
6.4.2.1 二化螟 依据GB/T15792及NY/T59的规定,在二化螟卵盛孵期至枯鞘初期,每667m2选用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悬浮剂10mL或20%氟虫双酰胺(垄歌)水分散粒剂8g~10g兑水50kg进行防治。
6.4.2.2 三化螟 依据GB/T15794的规定,当百丛虫量达1500-2000头,每667m2用噻嗪酮7克—10克或吡虫啉1.5—2.0克兑水50千克针对稻株中下部喷雾。
6.4.2.3 稻纵卷叶螟  依据GB/T15793的规定,在稻纵卷叶螟1、2龄幼虫盛发期(稻叶初卷苞期),每667m2选用2%阿维菌素乳油25mL或15%茚虫威(凯恩)乳油16mL、20%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悬浮剂10mL、20%氟虫双酰胺(垄歌)水分散粒剂8g~10g、48%毒死蜱(乐斯本)乳油50mL兑水50kg喷雾稻株中上部。
6.4.2.4稻飞虱  依据GB/T15794的规定,当百蔸虫量达1 500头~2 000头时,每667m2选用25%噻嗪酮(扑虱灵)可湿性粉剂50g~75g或25%噻虫嗪(阿克泰)水分散粒剂2g~4g、25%吡蚜酮(吡嗪酮)悬浮剂20mL~24mL兑水50kg,针对稻株中下部进行喷雾。
6.4.3  杂草防治
6.4.3.1 秧田杂草防治  于播种后2天~4天,每667m2用30%扫弗特乳油100mL~115mL兑水30kg喷雾,施药后3天~5天内保持厢面湿润不积水(平沟水)。
6.4.3.2  大田杂草防治  于插秧后5天~7天,每667m2用22%苄•乙(野老)可湿性粉剂25.5g或9%异丙甲•苄细粒剂50g,拌化肥或湿细砂土撒施。施药时田间须保持水层3cm~5cm,保水5天~7天。对水源充足、排灌方便的稻田,在稗草1叶~2叶期排干田水后,每667m2用2.5%五氟磺草胺(稻洁)油悬浮剂40mL~60mL兑水50kg喷雾,施药后24小时复水,保水5天~7天,维持水层深度3cm~5cm。
7 收获
当稻谷籽粒90%以上变黄成熟、稻轴有1/3变黄、基部有很少一部分绿色籽粒存在时,应抢晴天机械收获、脱粒;如采用人工收获,要做到边收割边脱粒,避免堆放造成黄垩米,影响食味品质,一般堆垛时间以不超过6天为宜。稻谷脱粒后,应放在禾场上摊薄抢晒,禁止在公路、沥青路面及粉尘污染严重的地方脱粒、晒谷,以免造成污染。当水份含量晒至13%以下时,将稻谷筛整干净后装包入库,严禁用有毒有害的包装袋包装。
中国土壤仪器网】声明部分文章转载自其它媒体,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且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处理。